發病初期,葉片背面形成灰色絨毛狀小霉斑,以后病斑擴大,呈灰色、暗灰色或黑色絨霉狀,嚴重者葉背密生數十個至上百個小病斑,小病斑漸融合成大病斑,直至整葉枯萎、脫落。在病部對應的葉面上出現黃色褪綠斑,以后逐漸變黃褐色或褐色壞死斑,病斑多呈圓形或不規則形,病健交界不明顯,病葉易脫落,一般是沒有特效藥的,可以用下面的方法來進行防治。
1、用50%的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-1000倍液,或70%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,或75%的百菌清1000倍液,或80%代森鋅500倍液,7-10天噴1次,根據情況確定噴藥次數,一般2-3次。
2、20%三唑酮乳油6000倍液,或50%退菌特可濕性粉劑800倍液,或80%炭疽福美可濕性粉劑800倍液進行噴霧防治,間隔10~15天防治1次,連續防治4~5次。
1、加強肥水管理,根基增施有機肥,樹冠多次噴施瓜果壯蒂靈,可使桃樹的營養輸導管變粗,加強營養的輸送量,保花保果。
2、對病害的預防,應在新稍抽生時,全園噴灑護樹將軍,有效抑制空氣中和樹體外的病菌復制傳播,起到殺菌消毒的作用。
3、在高溫高濕的病害高發期或病癥初現時,可用針對性藥劑+新高脂膜直接噴施,一方面可增強樹勢,提高桃抗病能力,另一方面可以提高農藥效果。
4、新葉展開時,噴4%氟硅唑或20%硅唑·咪鮮胺800~1000倍液,或75%百菌清500倍液,或80%代森鋅500倍液,7~10天1次,連噴3~4次。
人是不會得黑斑病的,該病害主要是由許多種真菌所引致。侵染發生在潮濕季節,出現圓形或不規則形黑色葉斑,有時發生在葉柄、莖和花部。
黑斑病又稱黑點病或黑星病,多發生在潮濕多雨的氣候。多生于葉片,尤其以成熟葉片較嚴重。葉片上有明顯圓形或不規則的褐色斑點,周圍會有黃暈,最后導致葉子枯黃掉落。
黑斑病通常發生在植株下部的葉片上,病斑為近圓形不整齊的黑斑,隨著病情的發展,病斑會逐漸擴大而融合,使葉片變黃,最后脫落,嚴重時全株葉片脫落,甚至可使植株死亡。
盡里保持植株通風,若有病葉要及時摘除。栽培管理上應及早摘去病葉,脫落的病葉也應及時淸除,全部燒毀。要做好排水工作。同時注意修剪整枝,以利通風透光。用藥劑防治時,可在早春發芽前噴3?4度波美石硫合劑。6?8月每隔10?14天噴一次120?160倍等量式波爾多液,或70%甲基托布津700?800倍液,或50%多菌靈500?800倍液。